卷 第0812章 一触即发
九若小说 > 丰碑杨门 > 卷 第0812章 一触即发
字体:      护眼 关灯

卷 第0812章 一触即发

不想错过《丰碑杨门》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呼~

      时间已至夏日,可越往北,越冷。

      特别是好水川这个山口,呼啸的贯谷风呼呼吹过,衣着单薄的人都会冷的打哆嗦。

      谷口的要塞老营,原先是铁骑军预备役的将士们的驻扎地。

      如今铁骑军预备役的将士们已经被调往燕国正北的外云州口。

      徒留下一座空营。

      空荡荡的军营里,耗子在乱窜。

      “吱呀~”

      厚重的营门被推开。

      尘土还没有散尽。

      复兴军老卒们呼啦一声全涌进了营地。

      一下子给这座空荡荡的营地填充满了生机。

      为首的老苍头王行,在进入军营以后,迅速的将手里的旗杆插在了营地最显眼的位置。

      他的旗杆已经不是空荡荡的旗杆。

      上面已经多了一面金丝边的‘杨’字大旗。

      这一面旗,是霍红叶跟过来的时候,特地派人快马加鞭去复兴武院内请的一面旗。

      插好了旗。

      王行就蹲在了旗杆边上,乐呵呵的点了一根霍红叶孝敬给他的卷烟。

      卷烟最早是杨七去邕州的时候弄出来的。

      为的是防止邕州山林里的烟瘴。

      发展到最后,反而被最早跟随杨七的一批稻草人给喜欢上了。

      他们就私底下弄了一个卷烟工坊,专门弄一些卷烟供给自己人用。

      里面卷着的并不是烟叶,而是核桃皮和一些草药。

      带有一点麻痹神经的作用。

      王行特别偏爱这一口。

      霍红叶瞅着吞云吐雾的王行,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

      然后转过头配合着军中的偏将、团正、营正,给这上万的将士们安置营房。

      等到将士们分批安置好了以后。

      独臂的刘偏将甩着一根藤条,挨个的进入到了营房里,把那些跟来的小家伙们全部赶了出来,在营地内的演武场集结。

      “一个个小兔崽子,以为跟着我们好玩?既然要上战场,那就先给我把本事练好。别上了战场,丢了脑袋。到时候再哭鼻子,也没人理你们。”

      “刘头,你这话说的不对。脑袋都丢了,还怎么哭?”

      “哈哈哈……”

      有调皮的臭小子,趁机怼了刘偏将一句,惹得其他的小家伙跟着哄堂大笑。

      就连那些围在演武场边上跟着看热闹的老卒们也跟着哈哈大笑。

      还有人趁机数落刘偏将。

      “老刘,你这才退伍半年,怎么连一群小家伙都收拾不了了。是不是把一身的本事都用在了窑姐身上了?啊?哈哈哈……”

      “你们闭嘴!”

      刘偏将黑着脸,怒喝一声。

      然后不理会那些马上就要死的老家伙。

      他盯着眼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一群小家伙,喊道:“全部站好,老子在训练你们之前,先要让你们记住一句话。

      上了战场,一定要跟在老兵身后,听到了没?”

      “俺才不要跟在人身后,俺要冲在最前面。”

      有血气方刚的小家伙,梗着脖子喊道。

      刘偏将上去,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打。

      打的小家伙不停的哀嚎。

      刘偏将指着被他打惨了的小家伙,冷冷的告诫其他小家伙们,“现在要告诉你们的,就是第二句。上了战场,上官的命令不可违背。

      还有,要说话,提前打报告。

      随意插嘴,杖十。”

      有了这个下马威,小家伙们规矩了不少。

      刘偏将一边训练着小家伙们站队列,一边在那儿不停的给小家伙们灌输军中的纪律。

      仔细听的话,就会发现,刘偏将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让这群小家伙们上了战场以后跟着老兵。

      霍红叶看着刘偏将在训人,他自顾自的凑到了王行身边,也给自己点上了一根卷烟,一边抽着,一边问王行。

      “王叔,你们复兴军真的和其他的兵马不一样?”

      王行吐了一口烟圈,侧过头,愕然道:“那不一样了?”

      霍红叶看着演武场上规规矩矩学队列的小家伙们,幽幽道:“从我跟了陛下以后,见过很多将士,也见过很多老卒。大部分的老卒在上战场之前,或者上战场之后,都会忽悠着新兵去送死。他们好躲在一边保命,捡功劳。

      你们却让新兵跟在你们身后。这是为了保护这群孩子吧?”

      王行迟疑了一下,长叹了一口气,“他们还小,不该上战场的。他们还有大半辈子可活,而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早已将生死看淡。

      有活命的机会,自然得留给他们。

      再说了,这些小家伙们平日里在忠义庄上,见了我们都叔叔伯伯的叫着。

      早就跟自家子侄一样了,哪有长辈不护着自家子侄的。”

      霍红叶犹豫了一下,迟疑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他们回去?”

      王行转过头,目光异样的盯着霍红叶。

      霍红叶被王行的目光看的有些头皮发麻。

      “怎么了?”

      霍红叶尴尬的问。

      王行撇了撇嘴,淡淡道:“咱们忠义庄里的人,没有怕死的。就算老夫把他们赶回去,他们的家人也会重新把他们送回来。

      咱们忠义庄上的人,只要有一份力,就要为燕国出一份力。

      况且,这一战我们能不能回去还两说。

      总要训练出下一代。

      帮陛下守好忠义山。

      等到陛下再召的时候,我们忠义庄,也能有人再站出来。”

      霍红叶一脸肃然的看向了王行。

      王行却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

      他只是做了一件最平常的事而已。

      霍红叶再次把目光放在了演武场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们身上的时候。

      心里五味杂陈。

      忠义山。

      果然不负忠义之名。

      ……

      却说复兴军老卒们到达了好水川,整军备战。

      杨七率领着麾下的兵马,也赶到了港城。

      大战在即。

      港城内的商客们尽数已经得到了通知,并且已经转移。

      当杨七的人马进入到了港城以后,港城瞬间变成了一座兵城。

      由于燕国的水军尚在建设,目前还在初期阶段,并没有多少战斗力。

      所以这一战,水军指望不上。

      战斗的地点,自然也不可能选在海上。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在接管了港城以后。

      杨七派遣出去了兵马,控制了整个海岸。

      并且下达了大战期间,禁止下海的命令。

      清除了海岸上的渔民和商贾以后。

      杨七大手一挥。

      让麾下的将士们开始沿着海岸布雷。

      一箱箱的地雷,就这么有条不紊的消失在了海岸边上。

      而杨七则在港城行营内,做最后的部署。

      “彭湃,让黄泉一万燕军,三千神机营,负责去防守榆关到港城一线的海岸,弹药给他备齐全。”

      “再通知燕军团正王豹,让他率领一万燕军,五千神机营,固守港城到大宋边陲一线。”

      “剩下的人马跟随我,坐守港城。”

      “还有……”

      说到这里,杨七突然一顿。

      正在等候杨七继续传令的彭湃微微一愣,“陛下还有何吩咐?”

      杨七瞅着地图上燕国东南沿海和大宋接壤的地方,微微皱起眉头,“让三万水军,守在宋辽两国接壤的地方……”

      彭湃迟疑道:“陛下是担心……”

      彭湃话还没说完,杨七就皱眉摇头,低声道:“但愿是我想多了……让你送出去的密令,送出去了没有?”

      彭湃点点头,神色古怪的道:“出了雁门关,属下就已经让人把密令送出去了……”

      顿了顿,彭湃迟疑道:“陛下……你真要他,这么干?”

      杨七淡淡的瞥了一眼彭湃,没好气道:“你觉得我是那种只挨打,不还手的人?”

      彭湃尴尬的一笑。

      “下去传达命令吧。”

      “诺!”

      彭湃出了杨七的行营以后,快速的将杨七的命令传达到了各军。

      燕军、神机营的两部兵马,也快速的调动了起来。

      等到杨七一切准备就绪以后。

      远在海上的敌人,也在渐渐逼近。

      湛蓝的海面上。

      有东向西南,缓缓的涌现出了一支庞大的船队。

      为首的是三支大舰。

      虽然不及杨七手里的五牙大舰,但是相差也不是很远。

      单从铸船工艺上讲,还能看到一些五牙大舰的影子。

      除了这三支大舰外,周遭都是大大小小无数的船只。

      甚至还有渔船在其中。

      为了给杨七一个巨大的惊喜。

      辽国也是煞费苦心。

      不仅调动了辽国境内的所有船只,甚至连高丽、倭国的船只,也全部调了过来。

      在这些船只上,装载着满满当当的人。

      其中大部分都是倭人和高丽人。

      只有一少部分的辽人,腰挎着长刀在船只上坐镇。

      然而,无论是倭人,还是高丽人,在辽人面前都乖巧的很。

      一旦船只划的慢了。

      只需要盯着船只的辽人一个眼神。

      倭人和高丽人就会点头哈腰的道歉,然后快速的划船。

      “还有多久?”

      为首的大舰上。

      韩琼犹如一个女王,雍容华贵的坐在兽皮软毯上,一边细细的品味着手里的稻花香茶,一边淡淡的问身边的副将。

      “回娘娘,还有三日,咱们的船队就能到达燕国的港城。”

      副将一脸谦卑的回答道。

      韩琼淡淡的瞥了他一眼,皱眉道:“最迟两天,两天后必须到达港城。”

      “两天?”

      副将一脸为难。

      迟疑了很久,低声道:“急行的话,两天应该能到,只是那么做的话,会死很多人。”

      韩琼冷冷的笑道:“死的又不是辽人……”

      副将一愣,郑重的点头,“臣明白。”

      说完这话,副将头也不回的出了船舱。

      在船舱外的甲板上,跪满了人。

      一边是穿着木屐,剃了一个瓢头的浪人打扮的倭人。

      一边是服饰相当,却带着独特纱帽的高丽人。

      在他们身后,跪着跟他们一样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群佩戴着刀兵的辽人在他们身边站着。

      当辽国副将出现在甲板上的时候,倭人、高丽人,都谦卑的低下头,用蹩脚的汉语表达着自己的敬重。

      辽国副将鄙夷的看了他们一眼,淡淡的道:“娘娘有令,两日后,必须抵达港城。”

      为首的倭人毫不犹豫的点头。

      “嗨依~”

      倒是那位为首的高丽人,犹豫了一下。

      但是在辽国副将瞪眼看向他的时候,他乖乖的点头。

      辽国副将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看着他们下去传令。

      大舰的船舱里。

      感觉到船身颠簸,似乎在快速前行。

      韩琼满意的点了点头,低声自语,“这群鬼奴还真好用……回头应该派人去多抓一些回来……”

      自语过后。

      韩琼端着手里的稻花香,眯着眼细细的品了一杯。

      然后感叹道:“难怪杨延嗣独喜此物,初尝苦,后味甘甜……先苦后甜……杨延嗣一路从一个将军府的子嗣,走到如今独霸两国,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惜,最后还是要败在我手上……

      我一定要让你家破人亡,才能消解我心头之恨。”

      就这样。

      船队在倭人、高丽人的共同努力下,快速前行。

      距离港城也越来越近。

      在到了距离港城一百海里以外的时候。

      韩琼命令船队停下,然后拆分了这一支大船队,分成了四支,开始向左右两翼展开。

      其中一队,赫然去了榆关到港城一线的海岸。

      另一队,去了港城到大宋一线的海岸。

      第三队去的地方有些让人意外。他们直接被派往了大宋的海岸边上。

      而韩琼自己,独领着十万人,浩浩荡荡的扑向了港城。

      韩琼率领着三万辽军,八万鬼奴赶到港城沿海的时候,正是深夜。

      深夜的海风格外的清冷。

      可是看着海岸上那些摇曳的灯火,韩琼心里却一片火热。

      “让杨延嗣家破人亡的第一步,就从这里开始。”

      韩琼并没有下令让辽军和鬼奴们修习,而是借着月色,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十万人。

      划着船,一声不发的向港城的海岸接近。

      “嘣~”

      当大船船底装上了岸边的时候。

      压抑了许久的辽军、鬼奴们,终于爆发出了一阵震天的喊声。

      “杀啊!”

      根本不需要辽军驱赶。

      鬼奴们表现的远比辽军更积极。

      他们前赴后继的往海岸上冲。

      似乎在海岸上有数之不清的金银等着他们去拿。

      他们不仅拥有很强的奴性,还有很强的侵略欲和占有欲。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