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布衣终身——胡居仁
九若小说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二十九章 布衣终身——胡居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九章 布衣终身——胡居仁

不想错过《史事讲将1三国明》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县梅港人,明朝理学家。幼时聪敏异常,时人谓之“神童”,从安仁干淮游先生学习《春秋》。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左传公羊、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辞等,无不涉猎。师事崇仁硕儒吴与弼,而醇正笃实,饱读儒家经典,尤致力于程朱理学,过于其师。认为“气之有形体者为实,无形体者为虚;若理则无不实也”。其穷理方法不止一端:“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常与友人陈献章、娄谅、谢复、郑侃等人交游,吟诗作赋。人谓之崇仁学派,名闻当时,影响后世,绝意仕进,筑室山中,学者日众,寻主白鹿书院,以布衣终身。

  胡居仁,端庄凝重,对妻子如严宾,手置一册,详书得失,用作自考,鹑衣箪食,晏然自在,筑室山中,读书处取名“敬斋”,四方来学者甚众,皆告之曰:“学以为己,勿求人知。”总之,胡居仁暗修自守,布衣终身,一生致力于钻研学术,栽培后生,其思想影响于后世非常的深远。

  胡居仁在世时曾经历了“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代宗朱祁钰继位,后来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并杀害爱国大臣于谦等重大事件,故而看淡政治,远离官场,淡泊自处,以布衣终身。平日生活十分俭朴,唯以著述讲学为念,他致力于教育,从教二十余年,治学严谨,制订学规并亲自讲学,务求学生学以致用。胡居仁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不是为取功名求闻达。胡氏著述甚丰,有《胡文敬公集》、《易象抄》、《居业录》及《居业录续编》等书行世。

  胡居仁与陈献章同为吴与弼的弟子,陈献章被认为是明初以来重提陆九渊之学,使心学异军突起的发端人,王阳明之学即由此开显出来;胡居仁则被认为是明初诸儒中坚守朱熹之学最醇者。胡居仁以“敬”为存养之道,强调“静中有物”,静中自有主宰,即“有主”,他认为,心性修持中,“有主”是关键,主宰是“操持”、“持守”的功夫,使“心存处理即在”,而这正是儒家与释氏的区别所在。

  胡居仁为学注重体验,注重持守,强调敬与诚二字,在主持白鹿洞书院时所续修之学规,便特意列入“主诚敬以存其心”一条,作为朱子《白鹿洞学规》的补充,由此可见二者之间的继承关系。胡居仁有时甚至比宋儒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周敦颐、程颢尚倡言寻求孔颜乐处,讲一些人生受用,而胡居仁连此一点也反对,论及“求乐”便皱眉头,程颢的学生曾记载程论孔颜之乐曰:“既得后,须放开”,对此,胡居仁辩难道:“朱子疑之,以为‘既得后,心胸自然开泰,若有意放开,反成病痛’。愚以为,得后放开,虽似涉安排,然病痛尚小。今人未得前,先放开,故流于庄、佛。又有未能克己求仁,先要求颜子之乐,所以率至狂妄。”又说:“殊不知周子令二程寻孔颜之乐处,是要见得孔颜因甚有此乐,所乐何事?便要做颜子工夫,求至乎其地。岂有便来自己身上寻乐乎?故放开太早,求乐太早,皆流于异端。”依胡氏之见,士人绝不应轻言求乐,而须终生在“所乐何事”上痛下工夫,否则即为儒家之异端。因而他甚至对黄庭坚赞许周敦颐的那段名言“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亦表示不满,认为这样形容虽有道之气象,“终带了些清高意思。”

  胡居仁一生致力于“敬”,强调“敬为存养成之道,贯彻始终,所谓涵养须用敬”,认为宇宙间惟有“实理”流行,说“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万物之所以为万物,莫非实理所为”。认为天下万理虽然各殊,但都存于心中,“凡道理具有吾心,大小精粗无所不该”。认为“心理不相离,心存则理自在,心放则理亦失”。据此,他力斥佛道,指责其“专事乎内而遗其外,不考诸迹而专求诸心,厌弃事物之理,专欲本心之虚灵”。也就是说,佛道之徒只求返观内照,向内用功,而于外在人伦物事的道理却屏弃不顾,“释氏见道,只如汉武帝见李夫人,非真见也,只想像这道理”,不做切实的认识和推求,故而“劳而无功”。儒者则与之相反,“便即事物上穷究”。而穷理之法,不止一端:“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可见,胡居仁的学术思想不落窠臼,丰富和发展了程朱理学,自成一体,成为闻名全国的理学大家。

  胡居仁淡泊自处,自甘寂寞。他远离官场,布衣终身,讲学之余,笔耕不辍,勤于著述,著有《胡文敬公集》、《易象抄》、《易通解》、《敬斋集》、《居业录》及《居业录续编》等书行世。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